星球公民集 :回到未來

20)社區為校,自然為本的教育

PLANET CITIZENS OPENING PART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May, 2013.

科幻小說體論著目錄

今早吃完早餐,做完晨運,便跟老師們一塊坐到會議桌旁。(1)

不如先讓老彭認識一下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主持會議的化雨說。(2)

對!這窄而長長,葛色磚牆兩層房子是否就是村校?誰是校長?(3)

首先,我們稱現在正在奉行的教育為社區為校,自然為本的教育,在這個概念底下,整條村莊就是一所學校,村内任何學有專長,又愛教育下一代的人,都可以成為常任老師。常任老師被編的節數若太少,則還要兼任一些其他工作。所以,這所房子只可以說是課室,而且也不是教學專用,不少興趣組也借這房子舉行活動。我們並不設校長這職位,只讓具一定實務經驗的教育決策組成員都具有均等的決策權。(4)

課程誰決定,政府嗎?(5)             

少部份必修科目由政府規定 語文,數學,自然,社會,自然美和整全思考方法。但其他科目的開設則由村内的教育決策組和學生們共同商議訂定,每科内容都由收集學生和其他村民意見後由教育決策組自行編訂。(6)

以上所提只是正規課程,至於興趣課程,基本上教決組不用絞腦汁開設,村内近百計的興趣組都自行免費收取學童,讓成人組員可以教學相長。我們視興趣課跟正規課同等重要,也是社區為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7)

原來並不止此。一個學生所接受的社區為校教育乃由三個部份組成。除掉剛才提到的正規和興趣課,還有志願社區服務,而且學童們所提供的志願服務絕對不是鬧著玩,而是要構成村内一股輔助的勞動力;當然,這裡要强調一下,我們教育決策組會一直在視察著兩點,一者兒童的參與是自發,而不是在長輩或朋輩的壓力下不好意思不参加。二者是不會超時工作,最幼小的一天半小時,最年長的一天一小時半。例如飯堂内開飯前擺碗筷,飯後做收拾及洗碗碟的兒童工作就是。這服務故名思義,志願性質,也有少數幾個學生並不參與,我們並不會介意。只要你能夠讓小朋友們明白工作的意義,時間不長,先只讓他們看着别人工作有多閞心,愛做才參加,則小朋友們少有不踴躍的。(8)

說到小朋友踴躍參加義務工作,不其然記起在那裡生活了數十年的大嶼山。年青時大澳漁村那邊朋輩老友辦了個開放式青年志願團體協青社,以辦暑期及其他長假期提供給公眾和青少年享用的文娛康樂活動為主,當地兒童和青少年都非常踴躍參與義務工作,甚至踴躍至爭工作做爭至大吵起來。(9)

而我一生中覺得最有樂趣的不是去旅遊,而是在島的另一邊貝澳學校義務辦的綠色再社化活動課。每次活動都帶學童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親近,欣賞和認識大自然。兩件事情都反映出,工作並不必然是勞役,問題只是我世代社會並不容許適當的自發參與,安排和發展,而成因正好是異價(見第5章第55、56、61、62、74、79段)手段和自由市埸經濟模式。(10)

所以我很明白何以小孩子們會踴躍參與,只還有一點需要他們解釋一下六科還算少部分嗎?我問。(11)

老彭請注意,五分一語文乃透過自然科的課文學習,另五分一透過社會,另五分一透過自然美,另五分一透過整全思考方法,其餘五分一才是純語文,所以每週只需要一節語文課。(12)

一節課要多少時間?」(13)

十一歲以下的三十分鐘,以上的四十分鐘,都是根據他們可以專注多久而定。」(14)

但若要連續上多節課,豈不考慮一課可以專注多久都是白費心機?我世代的學校大都是這樣,叫我提笑皆非。」(15)

放心好了,這在我們世代已經實行了不知多少萬年,需要高度專注的堂必定與活動堂交替進行,而且每天頂多只可以上三節。」(16)

會不會你們所謂活動課就是改改座位攞放形式,教學改以遊戲方式進行?」(17)

噢!你們世代的活動課就是這樣的嗎?我們可不是鬧著玩的。」(18)



怎樣個認真法?」(19)

就拿自然科說明一下吧!這科大多是活動課,包括實地觀察,辨認,還有類別,關係,進程,機制等憑觀察和辨識所得作推斷,都是在野外動手動腳的實幹。」(20)

怎麼不都是由學院内的專家編訂,還要全部内容和大部分課程都不是,不擔心你們自己不夠專業嗎?」(21)

老彭有所不知。首先,教育不同於其他社會服務,她是高度哲理性和高度信念性的事情,學院式的精準探究未必及得上實闡者的自由探討和與其他發燒友一起互動交流來得有實質意義。」(22)

老師們會論流在地方教育討論區與其他教育發燒友高談寛論,更會看點擊特别多的議論」(23)

轉貼是否都是文字方式?」(24)

大都不是,而是錄音為主。」(25)

何解我世代人的討論區都是文字方式?錄音討論可以讓懶提筆的都能夠參與。」(26)

討論時的其他難度降低了,則必然可以讓討論的水平也得到提升。」(27)

同意!一則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討論本身;二則說不定會多了懶提筆的高人的高見。」(28)

參與討論的老師還會聽/看特别多人聽/看的意見,覺得特別有價值或有啓發性的,都會連同討論之中辯得特別精彩的,都一併將他們另存起來,供其他老師分享。」(29)

收集,交流有關哲理和信念,限於地方熱衷人士所貢獻的就足夠了嗎?」(30)

當然不是。世上各處特別多人聽或看的議論,討論區行政組都會將之收集,分類,整理然後再張貼出來。我們都會就個人需要或興趣選取其中一些來聽或閱讀。」(31)

同意這在發展有關哲理和信念上是一個理想的途徑。」(32)

除此之外,尚有一間教育研究所是我們的顧問,我們有需要時可以向他們問教。他們亦長期跟進了解我們每一個環節,包括派研究員出席我們的教務會議,坐在你左旁那位女士正好是他們派來的。他們會定期向我們作出批評和建議,不過至於怎樣將之對待或處理,則全由我們決定。」(33)

下頁    NEXT PAGE     上頁    LAS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