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否極速轉型電動車?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Hong Kong) Feb., 2023.
作者彭耀階之有關經驗:
本港最早(1999~2006)於網上售賣小型太陽能系統及工程,透過生態經濟拓展研究社進行,包括擴充及修復本港最早從西德購入至新鴻基元朗采葉庭屋宛卻不能運作之太陽能系統。
彭耀階在香港及中國所作之其他開創性工作:
1993年 --
整全求真方法論及中國整全教育哲學開創人,中國學術界亦於201O年以其理論創立北京市整全教育科技研究院(Reference01以電腦進入後點擊右邊「整全教育理念研究」)
(Reference02)。
1999年,大澳生態、文化和經濟三重保育社區重整計劃意見書三位撰寫人之一(Reference03)。
2000 - 01年:東亞衛視優質人生劇集。首套介紹香港自然生態連續電視劇集之男主持及自然生態顧問。(Reference04)
(Reference05)
(Reference06)
2013 - 14年:無線電視山系女行劇集。香港首套由本港電視台製作,介紹香港自然生態和行山連續電視劇集之自然生態顧問(Reference07)
2008年 -- 零干擾農法開創人(Reference08) (Reference09)
何謂抄貼思維?那就是思維上的套用或套上。套用就是記憶住什麼事物有什麼用途,每遇上需要作某些用途時便套用某些事物,「凡事中庸應對」正是漢族人的普遍以套用式抄貼思維應付世情之道。套上就是記憶著什麼問題用什麽應對,每遇上某問題時便套上某些解決辦法。地扳上有零星垃圾,用掃把掃;地板若是髒了,用地拖洗刷。這種思考方法不是多快好省嗎?沒錯。只是若果什麼問題都採抄貼思維,便都不成,尤其是中庸之道,總之不用探求真相,守中便成,用多了便會令人對世情欠缺深入透徹的理解甚至變成是非情理皆趨於模糊。生產時製造額外多污染的產品,不要用。「電動車的鋰電池要使用鋰,而開鋰礦時會製造出不少污染,所以不能用電動車去解決環境問題。」正正就是不問什麼事情都以抄貼思維解決的典型例子,大抵上這是儒家文明扭帶地區所盛行的思考方式。
但只要想深一層,定會覺得奇怪,電動車分明是環保專家學者發展出來的東西,他們何以會連這麼顯淺的道理也想不到,要勞煩非環保專業者以抄貼思考方式將之揭破?那我們不如使用本論所推薦的「原理思維」來剖析一下。路人皆知電動車是拿來解決化石燃料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即是首先要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氣這三大類化石燃料在使用時會產生什麼問題?那就是會排放温室氣體和污染空氣,做成全球暖化、全球空氣污染和全球性化學降沉三大類環境問題。其次就是這三大問題有多嚴重?
全球暖化被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改稱為氣候變遷,查實極不妥當,皆因會極容易引致錯誤理解。其實更為貼切的名稱應為「人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則極容易令知之不詳者誤以為乃自然而生,與人無關。另一誤導作用乃令人誤以為球温升升降降乃自然現象,現今如此大陣象對付乃過甚反應。先要知道,人為全球暖化乃氣候學者的近乎一致結論,雖仍未算得到科學證實,卻是論據堅實充足,論證上無懈可擊,已有有心人作出過統計,氣候學者之中有多少人不同意人為全球暖化這回事,原來僅有2%。其次,學者們早於七O年代預料全球氣候在未來會怎樣變化,包括冰川冰帽收縮,北冰洋海底水合甲烷被釋放及速率愈發加快,山火愈來愈頻密及蔓延更廣,部分地區夏季氣温暴升,加州荒漠化,颱風及龍捲風愈來愈猛烈和頻密,食水資源愈來愈短缺,全球水位上升,將耕地淹沒,海水酸化……這些預測皆已一一實現,而且都比預測更早及更強烈地出現。若不加理會,繼續發展下去,會嚴重至什麼程度?對現代物理學最具貢獻的學者之一霍金,早於2OOO年新年透過報界向全球發出警告:若繼續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球温上升將不會停,直至千年內上升至跟金星表面温度差不多一樣為止。不過,另有一位地球科學泰斗納夫洛則指出,由二氧化碳過高引發的球表升温,二千多萬年前也發生過一次,幸好地球本身具有自我調節調整能力,在上升至較平衡球温高出十度八度左右可以重新取得平衡,然後歷經三十萬年時間降回正常的平衡温度。但氣候學者都知道,現時只要地表球温再多升攝氏0.9度,屆時即使全人類不再排碳,地球的升温之勢已不可遻轉,最最起碼都必定如納夫洛所言多升攝氏十度八度,到時絕大部分地球表面都已經不能再讓人類居住,更何況今日地球已給人類弄得污烟障氣,吸碳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已大不如前,未來能否在上升十度八度之後重新取得表温平衡也大成疑問。
部分公共知識份子會拿球表温度史作反駁:「億萬年前地球也曾出現過球表温度較現今高出好幾度的情況,甚至南北極並無冰帽,但又不見得地表温度會上升至跟金星一般!」其實這是知之不詳而妄下的結論!原來近數百萬年是地球一個較為特殊的時期,那就是環球洋流及其他侷部洋流都去不到南及北極圈的極帶範圍,致令兩極帶範圍的氣温異常寒冷,也致令地表均温較低,於是地表的平衡温度亦下降至十四度左右。假若環球洋流(今之環球洋流乃熱鹽thermohaline傳送帶)及其他區域性洋流可以流經兩極附近的話,熱帶海洋的熱能便可以傳送至南北兩極帶,流動暢順的話更可以令冰帽消失,兩極帶的氣温維持在一個高得多的狀況,這時即使因為熱帶海洋的熱能給導走了一些,以致温度也略低了,地表整體的均温也會略高,從而地表維持平衡的温度也比現在的平衡温度14度高了不少。今日由於平衡温度在14度,高於16度便可以將平衡打破,變成不住上升,所以氣候學者稱16度為不可逆轉點,2O23年的地表均温為攝氏15.1度,距不可逆轉點只差0.9度。
環球洋流論點聽來好像大有問題,北冰洋為歐、亞、北美和阿留申群島團團包圍著,南極圈則是南極洲陸地,洋流又怎有可能流近南北極附近?原來陸地板塊都在不斷漂移(現已得科學確證,不光是理論)之中,遠古時代地球大部分時候南北極圈都是海洋,當中又有不少時候為環球洋流所流經,此所以地球在遠古有不少時候平衡温度都高於今日的不可逆轉點16度,那就不表示今日又可以高於16度,乃因為今日的地表平衡温度是14度之故。
氣候學者亦估算到地表均温將於5O年代左右升穿16度(見本論作者彭耀階英語著作Nature's
Deadlines Humans Must Meet To Prevent Global Warming From Running Away),故此地球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人類必須於5O年代初排碳清O,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除了全球暖化之外,燃燒化石燃料亦造成全球性空氣污染和化學降沉問題,此兩問題都嚴重打擊陸上野地的生物多樣性和耕地的生產力,生物多樣性下跌造成野地的林木吸碳能力下跌,耕地的生產力下跌致令農耕者要四處開懇新耕地,於是造成古老林和熱帶雨林都遭清除作耕地,於是將吸碳能力高的地帶轉變成吸碳能力低地帶,所以空氣污染和化學降沉亦加劇全球暖化的速率。
至此人們可以確立起一個原則,就是必須於5O年代內將碳排放清O,以使到大氣二氣化碳濃度下降至不再引致地表大氣均温上升。之所以必須於5O年代之內達成,乃因為氣候學者都預計地表均温將於5O年代升至不可逆轉點的攝氏16度。這是個非常急迫、必須達成但又極為艱巨的挑戰,而且這一則功用價值的優先程度乃在絕大多數其他功用價值之上,因為它關係到人數整體的存亡。
何以原則還包括碳排放量要裁減至O,只裁減一部分不成嗎?皆因氣候學者亦發現球温在192O年開始不斷上升,所以排放量必須低於192O年的才成,而當年的碳排放量只及今日的5%,由此可知只要達到這百分比甚至可能更低,均温便必定上升,亦即是說人類必須在5O年代之內排碳清O。
這個運動的最高原則確立了,接下來就是看人類什麼活動在使用化石燃料,那就是發電廠、高耗能工業和運輸工具,於是解決全球暖化也是分別自這三大範疇入手,在運輸工具方面,學者、環保企業等則發展出了電動車和氫燃料車兩大解決方案。
電動車就是在前述的背景之下面世,有公共知識分子純因為開採鋰礦有環境問題而反對使用,但其立論卻沒有提及前述背景因素,由此可知這些立論是以抄貼思維而得,而非訴之於原理思維,否則立論必須論及,何以它即使是人為全球暖化危機之中運輸工具成因部分的解決方案,也必須反對。但若加上了上述的救亡前題,爭議就如同應否用化療治療癌症一樣,化療會損害病人健康,於是便不應拿來治療癌症嗎?不用說所有人都認為應要使用化療,除非有其他副作用更少而且瘵效不會更差的治療方法。
在電動車而言,於是贊成或反對使用便繫於兩點,一者是開鋰礦對地球的破壞,較之於繼續使用燃油車輛,是否小得多?根據美國環保局資料顯示,美國國內車輛的温室氣體排放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27%,全球計的車輛排放佔排放總量百分率應該低不了多少,皆因美國人比其他人坐更多飛機,此舉已令到車輛的碳排放百分比相對下降。若繼續使用燃料車,平均地表球温會早十年升至不可逆轉點,同時碳排放亦不可能清O,相對開鋰礦的環境破壞,任憑開礦者怎樣不負環境責任,憑常識也知那是區域性破壞,跟全球暖化相較簡直就是化療和癌症!
以氫燃料車替代電動車又如何?首先必須了解,並非使用氫氣就必定O排放,要視乎氫怎樣生產出來而定。O碳氫燃料必須以再生能源將水電解而得,以核電將水電解而得的,其實即是核能;以火力發的電將水電解而得的,亦即是化石燃料能。這方面跟電動車的電能來源完全一樣,電動車只小了將水電解的一重過程,省能程度也二者差不多一樣,都是較一般汽油和柴油車輛省一大半能源。其次則是二者都可以由再生能源提供能量,達到O排碳。其三,氫份子是所有物質中體積最細小的粒子,可以從一般燃料缸的缸壁漏走,所以現在才剛研發成功盛載氫氣的燃料缸,皆因氫燃料缸必須有特殊物料和構造才成,但仍要作技術或物料改良,才能將價格縮小至可以大規模售賣水平。氫㜣料引擎的構造屬非常複雜和昂貴,反而電動車的馬達構造則甚為簡單,於是燃料缸和引擎這兩因素令到氫燃料車價格遠在電動車之上。電動車價十年內肯定可以降至跟一般車輛一樣,氫燃料車則即使禁止使用電動車,也起碼要再多一二十年才能辦到跟一般車輛同價,而且把握也會較低。反之,電動車則肯定可以滿足歐盟要在三O年代完全棄用燃料車的要求。
於此可以作出結論,只大力發展氫能車必定無法符合5O年代內排碳清O的要求,除非多給人類5O年,或迫令人類退回農耕生活。那麼,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有些綠人呼籲回復馬拉車,生態村也正如雨後春筍般在西方世界各處湧現。不過,自從阿米殊(Amish)基督新教社群三百多年前開始在美建立社區之後,雖則這個社群堅持使用馬車,不用汽車,即使其擴展可說順利,歷經三百多年的推廣和踐行,至今也只可以令到美國有三十多萬人作出此文明轉型,只佔美國總人口千分之一。又自從世上首個刻意為解決環境危機而創立的生態村在美國田納西州誕生之後,生態村運動也逐漸成為一股深綠浪潮,世人亦留意到阿米殊社區的核心生活理念跟生態村相近,所以都以等同生態村理念觀之,不再視他們為食古不化,阿米殊社群的人數近年亦因此得到加快澎脹,但我們亦可以從使用馬車社群和生態村的澎脹速率預見,擺脫工業文明覊絆的解決方案都要百年以上才看得到成效,憑之解決危機更之可能要以二三百年計,其他類此解決方案也必定具有近似的發展腳步,無可能加快,除非有意料之外的摧毁工業文明的巨災發生,但即使最狠心的解決方案謀求者,也不會守株待兔,白等這巨災的降臨。所以,即使人類都願意走上以生態村等開出未來文明的腳步,再生能源和電動車都是不可或缺的過渡措施。
即是之故,當我們以原理思維審視電動車,即知道它是現今唯一尚算有點把握可以符合排碳清O時間死線的解決方案,氫燃料車的把握要少得多,所以就算電動車具有開礦污染的環境問題,也要像癌症病人接受大大損害健康的化療般,以少得多的代價替代足以滅頂的破壞。只要大眾多作關注,多所批評,開礦和生產的污染都限於局部地區的,都可以有效減降,反而燃燒化石燃料的空氣污染和化學降沉則是全球性和難於防治的。此外,有價金屬垃圾都是有利可圖的回收再造物料,不可能只會待在堆填區內製造污染。更何況鋰電池的替代品也快將面世,它們都是更環保也具有更高儲能值,未來電池的環境問題必定可以比現在所估算的低,此外,氫能車中的燃料電池需要動用到多種昂貴金屬,乃至白金,他日發展至大量投產時,大量開採該等礦藏時亦甚有機會跟開採鋰礦一樣,小量時問題不大,大量時問題才浮現。所以,電動車所遇到的開礦環境問題,氫燃料車大量投產的話同樣大有機會遇上。
還有就是要遷出堅離地城的思維問題。世上並無完美無副作用的解決問題方案,每一方案主張都只可以憑原理原則來判斷是否可以拿來解決問題,一如上邊所論及各點,而不可以抄貼式看到有副作用便不採用,更糟糕的想法就是甚至忘記了這些方案主張是拿來替代問題愈來愈惡化至快將不可收拾的原有事物,乃至任由原有事物惡化至崩潰也在所不惜,抗拒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正好是另一類此的思維惡習。
另一必須掌握得到的原理就是,電動車和再生能源都不是理想的,更不是終極的解決方案,但它們是現時已知最可行的「過渡方案」,讓人類在滅頂之前轉型到可以與地球和大自然齊一,共存共榮的文明。終極文明方案的得到遍行,起碼要數百年發育成長時間,但大自然給人類的死線就只有那麼三十年,過渡方案讓人類可以先在死線到臨前交齊功課,然後再慢慢開拓終極的文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