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村屋設計原則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Hong Kong  May, 2004.

 

                                                                                     明朝    唐伯虎畫

A:    能夠兼容於當地的生態系統之內,包括生活廢水和排泄物的循環。

B:    盡量在可行情況下減低人均生態死地佔用率

C:    在不能獲得公用再生能源的情況下必須百分百生態能源自足,即使可以使用公用再生能源,仍然必須提供輔助式的生態能源供應,並且在可行情況下盡量把供應量增加。

D:    高能源效益、例如使用隔熱能力高的建築材料,高透光度的建築設計等。

E:    景觀上必須能夠融和於四週的自然環境之內,而非與之產生衝突。

F:    外觀設計上必須顯現出當地的民間建築文化特色,並且為中國視覺藝術文化及中國傳統民間建築文化的延續。

G:    盡量簡樸而不簡陋,使之容易普及。

H:    村民在屋內可免於蛇蟲鼠蟻的侵擾。

I:    屋內提供足夠寬敞的個人空間。

J:    容易興建,不用借助機械,使之容易在中國農村之內普及。

K:    用料及牆身夠堅固,屋舊了略作修補便可使用2OO年以上。

L:    盡量令到生態死地範圍仍能發揮生態作用,例如有樹木和植物覆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