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苗--->綠色領袖

培育計劃大綱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Sept., 2003

 

前言

要把人類社會納入可延續的發展軌跡,有效用的環保措施,綠色消費等只是基本上必須達成的手段。基於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社會和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錯綜互動關係,上述二手段的達成和守持則並非可以單單由上述二者本身實現,此外,現社會之所以不可延續,實由於現存的出軌文明所致。所以,要使人類可以延續,首要條件是把出軌的文明重新納入正軌。綜合各首要環境學者、和綠色思想家的主張,可知人類必須在價值觀、思維模式、世界觀、建制文化、美感和滿足感的認受上等各方面皆返回正軌,可延續的文明方可實現。

 

長期薰陶

 

要哉培出具備上述文化特質的個人,並非三朝二日、三兩課程可以湊效。據筆者過往的社化研究和經驗顯示,必須把人從少年開始加以長期的薰陶,方有機會成功,基督教會的團契活動亦是藉著同樣的安排而成功地把青少年社化為信徒。所以本活動的設計亦必須能夠滿足此一要求。要哉培出能夠參與推展這運動的新軍,長期參與是一必要條件,別無捷徑可圖,要令學員在未來能夠志願參與推進綠色運動,先決條件是學員與學員、導師、組織、運動間能夠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若這社化過程與人的青春期同時並進,效果則會更加顯著。所以,學員最好在初中階段參加,活動為時五、六年。

 

 

德育和美育

 

另方面,環境問題亦可說是大自然對人類品格的一次嚴峻考驗,特別注重和推動環保的人,並非單單因為他們掌握著較多的環保知識,事實上有關知識亦不算難於掌握,所不同者,是他們有一顆不自私、為他人、為地球、為眾生著想的心。他們亦大多特別懂得欣賞大自然,特別能夠從與大自然的交往之中找到樂趣,所以德育和美育的培育亦是至為重要。

 

中國綠色文化(其非綠色部份往往只會起反作用)定位

 

中國綠色文化(其非綠色部份則往往只會起到反作用)定位」不單絕非國粹主義或大中華主義,而且更是一套「全球著眼、本地著手」的「國際主義」方案。由世界不同地域上的人分頭進行,各自重建(亦即丟棄其莘渣及以其綠色精華為基礎)他們具備綠色成份的母體文化,讓世上一些綠色的、經已發展成熟的文化不會被工業、都會文明所覆滅,兼且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在建立永續文明和在地球上造就多元文化等方面而言都是有尤關重要。

 

本港教育界普遍並不認識中國綠色文化(其非綠色部份則往往只會起到反作用)定位」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開阜以來教育界慣於把西方文化作為典範灌輸予學生,致令香港社會普遍彌漫著一種輕視本國故有文化的傾向。當兒童步入青春期之時,自然會尋找文化、思維、行為上等的典範並加以倣效,例如西方文化之中崇尚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搶眼而又容易被吸納之處定會首先成為倣效的典範,但問題香港是華人社會,青少年根本不可能自其身處的急功近利社會、即食文化環境之中接觸到整套文化,故而奠基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所賴的基石:源自古希臘的西方文化特質,如蘇格拉底寧死也不收回其所想所說,阿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等此種「獨立探求和求真精神」,青少年根本無由從香港這個即使在一些齊集學界政界要人公開辯論社會、政治問題之時也只是來個為時四十來分鐘,人人論幾句的即食文化環境之中接觸得到,結果失掉基石的個人主義淪落為唯我主義,社會冷漠主義;自由主義淪落為放縱主義、價值虛無主義,如此孕育的下一代正好是人類面對生死存亡的環境危機時難以將逆勢扭轉的關鍵所在。

 

另方面,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輕視亦令到他們難以建立自重、自信、自尊,民族自卑感令到改洋名、染金髮成為風尚,但可惜由於他們生活之中全然缺乏具體、活生生、滲透至整個文化環境的英美文化社化成份,結果這些改洋名、染金髮風尚幾乎就已經成為他們對英美文化認同和模倣的「全部」內容。

 

反而定位於與現代主流文化大相逕,並且對時代的環境、文化危機可以起到從根本整治作用的中國綠色文化(其非綠色部份則往往只會起到反作用)可以令到上層的文化內容易於和他們的生活結合,重拾自信、自重、自尊則大有助於青少年將自我擴展,長成關顧他人、社會、大自然的生活態度,此乃構成一顆綠色心靈的基要成分。

 

中國綠色文化絕對不是當代中國文化)不尚分析和形式邏輯(不等如沒有邏輯),但其直觀、整全的一面卻被近代思想、歷大家大多高度讀揚為能夠成就一個綠色、可安頓生命的經濟、文化環境,其綠色成份更加得到當代首要綠色思想家引進成為未來文化新方向的主要成份。例如蘇默加(E. F. Schumacher)的「Small Is Beautiful」中的佛教經濟,卡普拉(Fritjof Capra)的「The Turning Point」(轉捩點)中的道家、佛家的社會觀、文化觀和思維模式等。

 

 

活動主旨:

 1.  培育在價值觀、人生取向、美感和滿足感的認受上以自然為本,能夠與大自然並行不悖的個人。 

2.  從實踐參與中培訓系統思維和整全的思維、世界觀。

3.  培訓能夠推己及眾生福祉,及為之簡樸、綠化個人生活的個人。 

4.  認識環境及文明危機、可延續發展、綠色消費、生態經濟、生態村莊和各危機的解決方案。

5.  參與、認識和掌握野外活動技能、野外活動安全。

6.  培育具備跨文化視野、不為主流工業文化和時下流行文化所囿的個人。

7.  培育能夠承傳這運動的新軍。

 

活動形式設計:

每月進行全天的活動一次,主要在野外進行,並且必定包括遠足和自然欣賞。

全部活動分為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內分為十個單元,並且為時二年,能夠完成全部三階段及獲導師評定為表現滿意者可獲頒發「綠色領袖」證書。

活動編製: 全組共二十四人,招收中一至中三男女學生。    

 

活動形式設計原則:

一、              盡量減少單向授課

二、              在可行情況下盡量引入自主式探求,由導師從旁指導。

三、              多採用小組討論,由導師從旁指導。

四、              著重從實況中學習,從實踐中掌握。

五、              理性分析和感性直觀兩思維能力同時並進。

                現代愈來愈多教育學者批評學校教育在思維能

                力發展上的嚴重傾斜:只著重語言、符號、歸

                納、分析和形式邏輯等分析性思維的訓練,完

                全漠視直觀式思維如美的領受能力、智慧、頓

                   悟等的重要性。綠色哲學家,轉捩點的作者卡

                普拉更之認為在現代工業社會出現的嚴重環境

                問題,主要成因之一正是思維方式的一面倒。

六、  以野外遠足、有機耕作、零干擾農作、自然欣賞和研習等活動為骨幹,然後在每次活動之中滲入其他培育項目。

 

活動形式:

課堂講授                         課堂實習 

紀律、隊形操練               野外實習、考察

小組討論                            簡單實驗 

觀察及記錄                      資料整理、分析及歸檔

遊戲                                   中國詩、書、畫欣賞

簡樸、正統中西音樂欣賞     自然攝影

實務工作                           攝影樣本採集 

遠足、野營                          實習、考察、體驗營

生活體驗                             專題研習 

 

活動場地:

新界及香港附近國內郊野

   

活動安全: 

  活動需要於野外、及大自然環境之中進行,故本小組必須遵行適當的下述安全措施,以防萬一。

 一、           小組分成三小隊,每隊八人。每小隊成員的級別成份相若,並且由高年級同學輪流擔任隊長。

二、           小組實行經常性的隊形、行進及小隊調譴訓練。

三、           導師應具備多年帶領兒童及青少年進行野外活動的     經驗,並且明瞭在野外怎樣防範意外的發生。

四、           步行路徑只限於郊野範圍內無危險成份的小徑。

五、           每當行走於汽車道路兩旁或上落車輛時,小組須實施嚴格的紀律控制。 

 

課程大綱要目

心靈薰陶                                   心理素質

體能及魄力緞練                         價值和道德本源,及其定位

中國文化定位                             人生定向

自然美欣賞                                 自然文化欣賞

國畫欣賞                                     中國詩詞的欣賞和背誦

中國亭園建築欣賞和生活體驗       自然攝影

簡樸生活藝術體驗

(例:行山欣賞風景,海灘漫步,山上賞花,月下散步等)

生態靈修                                       野外活動知識和技能

地圖和指南針的使用                      活動籌劃

野營技能                                       野外安全

應付意外和特發事故                      自然研

天文地理                                       本土文化、歷史和古蹟

環境生態                                          再生能源

養分循環                                       生態經濟

生態村莊                                       有機耕作

零干擾農作                                       整全保健

整全哲學                                              領袖才能

 

 活動進度

全部活動分為十個單元,大約每兩個月完成一個單元,每一單元分三個參與階段,初階、中階和高階。兩年完成十個單元,是為一個循環。每一循環內只進行其中一個階段的活動。所有參與活動的成員皆必須由初階開始,然後循序漸進至中及高階。

在資源許可情下可就個別學員不同興趣專注程度開設不同小組。例如對零干擾農作有大興趣的學員可以加入零干擾農作小組,在這方面得到較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