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教育(壹)
作者: 彭耀階 0一年十月
本港的學校課程之內確實並沒有宣示著這樣的教育目標,但是學校課程的設計大致上是考試取向和服務經濟取向,而且學生在攀爬教育階梯上的成敗的確在頗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可以分享到的金錢、社會地位和權力,因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之中總是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一套以金錢、社會地位和權勢為主導的人生終極價值目標。整全哲學認為此等價值目標若上升至終極的層次,對個人、社會和地球皆極具破壞作用,故必須自價值教育中去除。
在文化價值之中,其中有些必須經歷文化演替的階段,這包括價值教育的過程,方才可以建立起來。這現象顯示出個體人並不可以與人類整體分割開來。即如眾生平等此一價值觀,人往往不能夠在其生命歷程中體驗得到,總以為人類以外的眾生為其所食所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假使此一價值之能夠為社會普遍接受,則必然很可能是曾經有一段歷史時期,人類因為踐踏其他生命而終於自食其果,就像現時人類的處境,然後有人提出眾生平等的主張,此種價值亦因為當下的特殊因素才得以弘揚,再經由教育的途徑傳給下一代;而那一種文明亦因為社會上普遍人抱有和流傳這種價值,因而得以延續。所以,在整全教育之中,價值教育為必不可少。不過,在現代教育理念之中,總認為價值教育不科學,因此認定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即就是教條灌輸,所以並不可取。只是,若不進行價值教育,並不就表示學生可以免於價值的教條灌輸,即如先前所述,學校實在已經在提供一套價值教育的隱蔽課程。再者,沒有價值方向指引的教育在理論上其實是一個謬誤,因為理論上無價值並不就是價值中立,無價值也是一種價值。要做到價值中立,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讓學生接觸到所有在理論上言之成理的各種價值,並且讓學生自由地作出取捨。此外,無價值方向的教育在實踐上也不可行。因為只要校方有任何抑制學生之間恃強凌弱、恃眾凌寡的措施,那已經是一套價值指引,已經不再是無價值。但若校方不作任何干預,久而久之,過往眾多實驗學校的經驗告訴我們,學校會漸漸變成一座殘酷的森林。
除此之外,電視、八卦雜誌、色情和暴力漫畫所提供的價值教育(應該稱為社化)
可能比學校更為有效,其所灌輸的價值教條更加難以被關注社會的人士所接受。所以,學校若不提供價值教育,就等於把教育學生的權利拱手讓給政府和手執操控社化普羅大眾大權的傳媒大亨。
羅素也曾提到,人類沒法用科學方法證明損人利己是錯誤的。不過,即使如此,亦不因此表示價值的探討是無中生有,即如我們不會因此就在理念上認定損人利己是沒有問題的一樣。一套價值的建立過程,包括了個人的親身感受和社會的長期經驗累積這二者之間的交互影響作用,教育的要義之一,就是將這文化成果加以保有,成為一種屬於社會整體的經驗記憶和智慧成果,另方面亦要確保這交互作用能夠延續下去,不讓主流的價值觀念教條化,以致成為一堵圍困人類的迷牆;否則的話,整個交互作用的過程將會趨於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