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哲學方法點滴
彭耀階 O二年八月
簡單地說,整全哲學具備以下特點:
( 一 ) 一套理性分析和感性直觀兼容的哲學。
(
二﹚
命題分類方法
科學命題: 科學結論或由此等結論開始以合乎邏輯演繹方法推演而得的陳述。
哲學命題:
以科學理論或對公有經驗或私有經驗的窮盡性觀察所得為基礎,按照邏輯演繹或歸納方法而得的陳述。
信念命題: 任何在結構上並不自相矛盾,而且有所依據的陳述。
符號命題: 符號、邏輯或數學等等方面的命題。
經驗命題:
個人對其自身私有經驗的描述是為私有經驗命題,而對公有經驗的描述則為公有經驗命題。
(
三﹚
他承認兩套真相,即客觀的符號演繹真相和主觀的私有經驗真相。
﹙命題真偽的問題不但不可以拿來否定主觀經驗真相的存在,事實洽好相反,例如:「某甲牙痛」應該理解為某人或某甲指稱某甲得到牙痛此一主觀經驗,某甲而且只有某甲本身可以確知此命題的真偽。正由於某甲自己本身可以絕對確定此命題的真偽,即證明經驗真相的存在,只不過,除了某甲之外,別人絕對沒有辨法可以對命題的真偽作出不可能出錯的論斷,包括對某甲施以嚴刑迫供,所以經驗真相是主觀、不可以與他人共享的。﹚語理分析哲學並不承認經驗真相的存在,不過,事實卻是,每一個人都是活在主觀經驗的世界之中,而且別人也沒有辦法確實知道此種經驗是否存在,但是我們絕不可能因此認定自己的主觀經驗並不存在。
( 四﹚
一般而言,科學命題的可靠性高於哲學命題,故當此兩者一旦出現衝突時,整全哲學以科學命題為依歸。但這並不盡然。在更為宏觀而且全面的哲學模型之下,在與個別的科學理論發生衝突時,若該哲學模型能夠提供合理的解釋,該科學理論何以會與之發生衝突,則該個別的科學理論可以被放棄。同樣關係存在於哲學命題和信念命題之間。一般而言,哲學命題的可靠程度高於信念命題,但也是並不盡然,理由同上。
( 五 )
整全哲學以探討思維文化為核心,再擴展至探討文化﹙包括物質操控、建制、行為和思維等文化範疇)和人類個體、群體所遭遇到的各項問題和危機之間的互動關係。
( 六﹚ 探討未來的文明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