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要謀求延續,謀求幸福,則必須以合乎生態機制,合乎整全思維和合乎生態倫理的方式重新設計並漸次更新社會運轉秩序和個人生活方式。而當有足夠多的人能夠根據這樣的方式生活時,將會對其他人構成積極的連鎖影響,從而揪起人類有史以來最巨大的一場變革,這變革不單可以引領人類避過一場自絕生存根基的劫難,更可以引領人類邁向幸福的坦途。 --彭耀階--
青少年是最易受自然浪漫氣氛觸動的,同時也容易受自然生趣的動感和活力所感染,對於改變他們物質化的心思與程式化的情意,自然的力量猶勝你千言萬語。 --李志雄--
器具質而潔,瓦缸勝金玉;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肴。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
你們當中,哪個人生了個小瘤,哪個人自家的房頂上出現了兩個小洞,他一定視為天大不幸,四下奔忙。而作為你們人類群體,作為你們的“類”,即使果真遇到了天大的不幸(如天上出現了大洞),你們卻是麻木的,淡漠的。在這一點上,你們不如鳥類,不如魚類,它們對災難的掙脫,從來是以群體的形式,類的形式。 ---毛志成---
人孕育自大自然,最大的感官滿足離不開大自然,或與大自然契合、協調無間的事物。刻意營造官能刺激,只會令大腦自行把靈敏度降低,身體變得麻木不仁,就像經常吃含大量味精和人工味道食物的人,連山珍海錯也會覺得啖然無味一樣。
--彭耀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