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村微自然干擾農耕技術和物質規劃

節錄自「2016台灣生態村及自給自足研討大會」由彭耀階主講之專題講座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Hong Kong)  二○一六年十一月

 

1) 為何要自給自足(註2)

 

: 基於主流文明架構無法自我修補,自我完善(註3),脱離此架構,另起微型爐灶,做好自己,是為生態村的核心理念。 

 其次,若不自給自足,大部分食物用品都只好從外邊構買。但坊間買得到的,除了非常小數好心人刻意逆流艱苦經營者之外,基於殘酷市場競爭,莫不以,也不得不以活剝他人、眾生和地球的手段生產出來。購買這些產品,亦即資助了這類剝削。 

 

2以為可以完全自給自足地過活,是否不可能實現的幼稚想法(註4)你可以自行生產手機電腦,織布造衣服,鑄鐵造煲鑊嗎,又或者你可以不用上述東西嗎?

 少安毋燥。當我們說「自給自足」,其實是「盡可能自給自足」(註5),而不是絕絕對對地自給自足的意思。 

此所以生態村除了顧名思義,必須要微自然干擾,亦即對大自然的干擾要少至不足以產生壞影響的程度之外,兼且要事奉兩個非常苛刻的主人:    

1) 一個是要盡可能自給自足,

2) 另一個是奉行自給自足時的諸多條件限制,有資金上的,知識技能上的,設備上

    的,營生作業安排上的和人力上的等等。 

 

達不到自給自足的部份乃由上述限制所做成,但亦不用因此洩氣,原因有三:  

1) 要從外面購買之各物可以盡量人棄我取,取不到才盡量二手購買,買不到二手貨則

    民共享共用,於是可以令到對外間的一手貨購買減少至最低。

2) 專家已計算過,只要社會上有一定成數的人這樣生活,他們必須要在外邊購

   買的物品不會對生命延續系統構成嚴重問題,況且地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自

   淨能力。

3) 當生態村在世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之後,會有非常多物品由生態村生產出

   來,所以也多是生命友善的產品。

 

3) 微自然干擾的農耕系統

 

真的生態村(全體村民決策權力均等)不單止應該盡量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更應該有 農產品出售(但不要賣盤哉花卉寵物,無必要地加重大自然負擔),因為生態村是個更加可靠的有機食品和環保食品供應者。生態村由於任何作業決策或新措施都必須集體商議決定,犧牲環境或食家利益的主張極容易遭到否決,其更加可靠的原因正在於此。(註6)

 

有機耕種仍有嚴重環境問題未能解決

 另外,普遍人都犯的一個錯誤觀念,就是以為有機耕種並沒有環境問題,原來有機或者恢復往日中國式農耕只解決了部分主流工業式農耕所帶來的生態、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令到土地排碳等問題,而耕地本身所帶來的生境喪失大陸水循環破壞(註7)等問題則依然存在。

 

假如全世界就只有三兩億人口,全球所佔耕地牧地等面積不多於全球無冰雪覆蓋陸地的5%,有機耕種可說是個地球可接受的農耕方案。可是現時地球人口超過七十億,耕地牧地佔去無冰雪覆蓋陸地的35%以上,那就造成了嚴重的生境喪失和大陸水循環破壞(註8)問題,解決方案就只有退耕牧地還野林一途,別無捷徑。

 

樸門農耕(註9)可說是個大有助於減輕生境喪失(註10)大陸水循環破壞(註11)問題的方案,只仍未足以解決問題。

 

樸門耕種意念的發展正好是衝著耕地造成生境喪失和大陸水循環破壞這兩問題而發展出來的,解決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盡量令到耕地貼近大自然的運轉模式,從而大幅減少耕牧地抹除自然生境的問題。不過,除掉第五區之外,即使樸門耕地也不就是自然生境,而樸門三、二、一區只在刻服蟲害上比有機優勝,在生態平衡上比起有機來更貼近大自然,而其影響自然生境和大陸水循環的作用跟有機耕作並無分別,所以,即便他日能夠全球奉行,是否足以創造到足夠恢復地球健康的生境復原,單理論上都仍然是個未知之數。但就目前來說,全球實行有機耕種也必定解決不了上述生境喪失和大陸水循環破壞問題,樸門雖不能保證,但造就一定百分比的生境復原還是可以的。

 

零干擾農法(註12)

苗栗石壁自然竹林

 

 在講者彭耀階來說,有一個不容忽視而卻受到數千年忽視的農業方向,就是從大自然之中,以不影響自然運作的方式取得食用之物,這也是野外萬物的維生之道,不用說就是個必定不會造成任何對大自然的傷害也不會妨礙大自然運轉的農耕之道。此外,在城市內以不佔用耕地而且低耗能低排污方式生產糧食,也是個甚低干擾的輔助解決方案,但後者並不在本講題的範圍之內,所以不會加以論述。

 

萬年文明史上最大差錯(註13):

講者彭耀階多年探討農工業文明的心得,發現到人類有史以來所犯下的最嚴重錯誤,就是開墾耕地,放棄採獵,改以耕種為生。採獵文明時期人類一直都在真正的進步之中,自由、博愛、平權、優悠生活和共享所得普遍實現於進入農耕前的採獵社會之中,而且其時之人都是健康和營養俱屬良好。進入農業社會之後,大帝國才先後出現,戰爭、奴隸制度才普遍起來,尊權、價值異化、女性淪為被剝對像、疾病、營養不良才盛行起來......封建和迷信等才建立起來,才會在後來將科學知識全用於船堅砲利,工業開發,資源略奪等方面。為什麼農耕文明會帶來好像將人類給推入煉獄一般的結果?講者亦已經作了長年的探討,結論見講者所著「星球公民」第二十五章http://www.eco-economy-hk.org/bns25.htm,但因時間關係,講者不會在這裡講解,有勞各學員旁聽者自行抽空到網上細閱。總之,上述農業社會出現前的採獵社會狀況,和轉型為農業社會後的人類處境,都並非單單講者個人的探討心得,而乃近一二十年來人類學者的主流研究結論。

 

零干擾農法的開創:

有見於「萬惡以田為首」(註14),與及樸門農耕全球化也並不清楚是否足以解決生境喪失和大陸水循環破壞問題,講者彭耀階於是從約十多年前開始探討是否可以不用耕地,也不干擾大自然的方式取得糧食,結果發現有幾項食物其實並不難以此方式取得,經過多年努力,講者蜂園所生產的零干擾蜂蜜已經成為一項在香港高檔健康食品及天然食品店發售的品牌食品,並將於二O一六年底開始,由二澳農作社(註15)和講者所主理之蓮花谷生態社企農莊(註16)合辦,正式打正零自然干擾旗號推出市面發售,那就是逐花蜜而遷移的遊走蜂群所生產的蜂蜜。講者亦計劃於後年推出多兩項零干擾食品: 野竹筍和香蕉。

 何謂零干擾農法?多數人初次聽到這名稱,都會不以為可能。「你種棵蕉苗,最起碼都要掘個小洞拔些草啦!那不就干擾了嗎?」否則就是誤以為是指「不用碰不用打理田間所種下的東西」。原來前者是指絕絕對對的零干擾,而講者指的是實質意義上、而非表像絕對的零干擾。

 

何解種東西都可以零干擾?

 其實大自然之中就多的是隨機變化,非常多動物經常掘洞,亦有非常多動物天天吃草,只要耕者的攪作少於大自然在非極端情況之下的諸如此類隨機變化,耕者攪與不攪,大自然在一小段時間之後都不會構成分別,從此角度看那些攪作都就是零干擾。那麽,那處原野多了一棵蕉又為什麽不算做成了分別?原來那些都是本該長出香蕉的位置,只是人為的田地干擾鏟除了絕大部份香蕉宜棲的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 ,令到僅有的香蕉棲位變成了人文(田地也算) 和大自然汪洋中的孤島,香蕉的傳播能力不佳,也就沒法子傳到那裡去,那個零干擾種蕉的攪作其實是讓一處生境恢復其應有,而只不過因為受到人文因素影響而缺掉的物種而已,可算是一盅生境復原。所以,若是種植方式的零干擾,所種則必須是自然地會在那些自然環境之下生長的物種。

香港大嶼山二澳零干擾農法實驗園

 

確定是否零干擾,量度自然演替進程有無受到影響

進行零干擾農法產糧之處,除了下種點是該農作物在大自然中的慣常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 之外,又不作除草、施肥、噴藥等任何攪作之外,其所在及附近的自然環境究竟有沒有受到干擾的客觀辨別方法,就是看那場地範圍的自然演替(Natural Succession)進程有無受到影響。若那場地原本是田地,零干擾農法就是一種令到田地繼續有糧食生產的退耕還自然林。講者彭耀階的蓮花谷生態社企農莊二澳農作社在香港二澳合伙辦了一個十畝零干擾實驗農地,今年一六年初開始運作,每年一項關鍵性例行任務就是先由植物辨認專家進行場地範圍內的植物普查,再由生態專家根據數據確定場地範圍內有無自然演替受到影響的確實證據出現。

杯澳公立學校(註17)老師志工與講者於一六年六月到二澳實驗園地下種首批零干擾蕉苗,

蕉苗乃由該校一位已退隱園林校工群姐提供。

 

零干擾農法可以解決現下環境危機?

 那麼零干擾農法全球化又如何?理論上這必然是個可以徹徹底底解決一概糧食生產問題的方案,問題只在於,講者粗略推算,即使在地球仍然大致上健康不太差的情況下,這農法所可以養活的人口頂多不超過十億。其實這只意味全球人口經已瘋狂爆標。不過,人口現實就是現實,改變不了就唯有跟樸門農法共同使用,令到耕地的需要比起只使用樸門而言可以更進一步減少,於是在零干擾和樸門雙管齊下全球化之下,再加上都市多層大廈內使用再生能源而不佔用耕地的室內水耕法,徹底解決所有生產糧食引發的環境問題的機會便可以大大增加。

 

零干擾(註18)樸門(註19)雙管齊下

所以,生態村的農耕規劃,都應該循上述的理念作出構思,零干擾和樸門雙管齊下,光有機耕種並不可以達到微自然干擾的要求。 

在解決蟲害和維持土壤生產力方面,雙管齊下優於只用樸門,樸門又優於有機。

講者彭耀階已應二澳農作社邀請將其佔地數十畝的二澳農莊於一七年重新規劃成「零干擾--樸門農莊」,這也將是世上首個零干擾和樸門雙管齊下的農莊。

樸門和有機分別何在?

有機可以簡單說成是個「四不一沒有」農法,即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或只使用許可有機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基因改造種,耕地和灌溉水沒有受到污染的農法。在個別農作物的種植方法上,樸門大致上也使用相同方法,也是要「四不一沒有」,那麼樸門和有機分別何在?原來樸門農耕是個以整全思考方法構思,以系統觀劈劃一個農莊或一個村落農耕安排的方案,以之盡量縮少耕地和大自然的分殊,有機則沒有這個考量。

 

5.1) 村址農耕規劃

樸門○至五區分區大意圖

 

典型樸門農莊

 

5.1.1) 村址農耕規劃首要:零干擾竹筍及竹材(註20)(多天然竹林地區適用)

首先是村址上的林地規劃。先看林地上有沒有竹林,原來台灣山坡都容易自然地長出竹林,而竹林正好是最容易達標的零干擾農法作物,可以拿來生產竹筍和竹材,所以有竹林的話便應該將之保留下來。

 

5.1.2) 其他零干擾農法可用武之地:

 

5.1.2.1) 溪流

村範圍內若有溪流經過, 兩岸有泥灘, 那些泥灘都是上好零干擾種蕉和芋頭的地方, 若果溪床是淤泥,

緩慢水流, 則可以零干擾農法種植蓮藕和水生蔬菜如貢菜和西洋菜等。

5.1.2.2) 沖積形成的平坦田地:

最乎合生態利益的處理方案似乎是「退耕還自然林」, 但若只是退耕還自然林,其實只是個「眼不見為

乾淨」的方案, 原因是現時全球要每年多開闢一萬至數萬方公里以上土地作耕地, 雖然這裡將十畝耕地

轉了作自然林, 但由於全人類對各種糧食的購買意欲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這方案只意味其他地方某處

要多開發十畝林地作耕地, 結果都是一樣。只有退耕還十畝自然林之後仍有糧食出產, 別處才不用多開

懇十畝田地補回。零干擾農法正好可以發揮這個作用, 讓田地退回自然林仍可以生產糧食。

 

但這方案除了有沖積平地之外, 尚要有源源不絕的, 無污染的河溪流水或灌溉水才成。除此之外, 尚要看

村的田地資源是否足夠, 因為零干擾作物並不可以隨意種植, 很多日常所需的食物並不可以靠此法生產

出來, 開村時要先撥出足夠的沖積田地滿足需要, 其餘於是可以零干擾農法去作打理。

 

5.1.2.3) 零干擾養蜂:

講者彭耀階親自進行自然分巢,時為2012年12月21日

蜂種當然是用本地中華蜂才成, 但不應用傳統土法養, 因為土法收蜜時必定造成蜂數和蜂巢折損, 收成量

也較差, 不仁道也不乎效益。最理想是使用美式巢片式蜂箱, 收蜜時不用損壞蜂巢, 也有辦法可以收蜜不

做成蜜蜂折損。

 

現時全世界野外蜜蜂都有迅速減少的趨勢,在中港台地區,專業蜂農大量養義大利蜂也是做成野外蜜蜂

減少的其中一個成因,皆因義大利蜂會侵擾本土蜜蜂,但牠們自己卻難以在中土野外長期繁衍。

 

養本地蜂效果則相反,會增加野外應有蜜蜂巢量,皆因人工飼養蜂群必有或多或少蜜蜂進行自然分巢時

遷到野外之故。

 

5.1.3) 村址農耕規劃次項,樸門第五和第四區:

其次是非竹林的自然林地, 若村地足夠, 可將之全部劃作樸門第五區, 然後將鄰近的田地劃作樸門第四

區。第五區可說是零干擾自然林,不可以施肥、灑水、除草、修剪、什麼都不可以幹,只可以採野果,

但要注意每株採摘植物都要起碼留一半野果給野生動物。第四區可說是混合人工植林和自然林。村地不

足夠的話, 可按需要將最易於接觸進入之處的部份自然林範圍劃出第四區, 其餘就是第五區。樸門第五

區就是不作任何干擾, 任其自生自滅的林帶; 第四區就是混合著原來自然植物再加植入各類宜種果樹及

/或用品和木材樹等。著手造林前應找植物辨認專家先作考查有無少有或受保護品種。所有大樹, 和所

有大大小小少有或受保護品種全部保留, 只砍除其他細小樹木或灌叢, 然後植入果樹或使用的樹木之

類品種。

 

至此零干擾區規劃完成。跟著是田地上還要不要將一些土地撥作樸門第四區? 但基本上田地上第四區應

該是緊貼著自然林帶的第四或第五區。

 

村地本身無樹林又怎辦?這時第五區又即是任其自生自滅的退耕還林區,第四區又即是混種部份原生樹

種,部份村民所食所用和出售的果樹、用途樹和木材樹等的人工植林。

 

第四區林下可以養羊和養雞,羊吃掉林地上雜草,將之轉成樹林的養份,讓樹木不虞雜草佔去部份養分之外還得到更多營養,並且清出短草供雞隻活動。雞則將飼料轉成樹林養份之餘亦提供走地雞蛋,一舉兩得。羊的數目最理想是四至五區的林下草剛好足夠牠們食用,不用餵飼。

 

5.1.4) 樸門第三區:

這裡屬於飽肚糧及/或不用天天料理的蔬果種植區, 玉米、蕃薯、馬玲薯和稻米都是飽肚糧。以有機方

式種植稻米需要投放非常大的人力, 非常有辦法和經驗的人才可以將人力大幅減輕。所以, 除非村裡面

有這些專家, 否則最好還是不要種稻米, 況且台灣多的是有機稻米農戶, 村可以只跟他們購買, 平時少吃

些飯, 多吃薯芋蕉粟之類。

 

若山豬或鼠患嚴重, 蕃薯和馬玲薯都要改為種於一區, 並且要弄一些防山豬老鼠等措施。

 

除此之外, 魚塘也應擺佈在第三區。談到魚塘, 請注意另外還有兩種相似的設施, 就是溪流內的池塘,

零干擾農作之用, 和生活廢水淨化池塘, 作淨化生活廢水之用。為了不將兩種不同魚塘混淆, 我們可以稱

前者為引水魚塘, 後者為溪流池塘。土地的情況不一定可以有溪流池塘, 但一定要有引水魚塘和淨化池

塘。

 

樸門第三區種的是上述東西, 位置也是有介定的, 那就是比一區和二區更加遠離人居位置, 又即更加遠離

〇區。

 

5.1.5) 樸門第一區和第二區:

第一區就是指行走上緊貼著〇區的田地, 用來種植需要天天打理的作物, 另薯類若有需要也應種植於一

區。廚餘回收筒也放於一區。

 

其他需要較少料理的作物或果樹等非飽肚作物都種植於第二區。此外, 堆肥井及桶, 尿缸等也應放於二

區。

 

5.2) 規劃先後次序概要(只台灣適用):

一)  先看村址範圍內有無竹林, 有則劃作零干擾竹筍及竹材區。

二)  內無竹林則看附近山林有無竹林可供租或售, 有則租或買過來, 作為零干擾竹筍及竹材區。

三)  再看村址範圍內有無自然林, 有則看看有多大面積可以劃作第五區, 但留意這涉及其餘村地夠不夠劃作一至四區。

四)  內無自然林則看看可以撥出多少土地作第五區。劃定於村範圍內最偏遠處緊貼著第五區之處為第四區。

五)  劃出第三區。

六)  劃出第一和第二區。

 

5.3) 零干擾農法:

 

5.3.1) 零干擾農法採野竹筍

此農法必須在村有(租的也可以)竹林進行, 在他處採的, 無論怎採都不保證是零干擾。整個筍季長出來的筍只能夠採七成, 要留三成。此所以不能採非村有竹林。因為你採了七成, 別人又採餘下的七成, 結果一共採了九成, 不成。此外要找一個能夠最清楚看到整個竹林的位置, 替整個竹林詳細地拍照, 之後每年在同一位置拍一次照, 對照竹林的狀況。若竹林出現縮少的現像, 便要停止採筍, 了解竹林縮少原因, 和怎樣解決(解決也可能是任由它縮少,如果成因是純自然的話)。

 

5.3.2) 零干擾竹材:

竹的壽命短, 通常只有二十多三十年, 平均起來亦即是每年有四個巴仙的竹會因老死亡, 若果只採將死的竹作竹材, 對竹林不會構成任何影響。這亦即每年有四個巴仙的竹可供採伐, 數量也真可以的。跟零干擾採筍一樣, 要找一個能夠最清楚看到整個竹林的位置, 替整個竹林詳細地拍照, 之後每年在同一位置拍一次照, 對照竹林的狀況。若竹林出現縮少的現像, 便要停止採竹, 了解竹林縮少原因, 和怎樣解決(解決也可能是任由它縮少,如果成因是純自然的話)。

 

5.3.3) 零干擾種蕉和芋:

不要說農藥、化肥、除草劑、基因種等不能使用, 就連灌溉、施肥、除草都是干擾了大自然的攪作, 施用不得; 那麼又如何能夠零干擾種蕉和種芋呢? 原來是把灌溉、施肥、除草工作交還給大自然去做。溪流帶著灌溉水和施肥養份, 溪流兩岸泥質而又未有樹木生長的地方, 可以把蕉和芋苗種下去作為生境復原措施。蕉芋的位置要高出平常水平面半米至一米, 以免暴雨所引發洪水會將蕉苗芋苗沖掉。

 

若果有長長的上述溪邊地帶適合種蕉種芋, 不要貪婪, 把它種得密密的。天然在溪邊生長的蕉和芋也不會這樣的。零干擾的一個可量度的準則就是不會妨礙自然演替的進程, 種密了的話其他應在溪邊生長的植物便不可以進場, 於是構成了干擾。蕉應該每隔八米種一棵, 芋應該一行種五米長, 然後留空八米。

 

5.3.4) 零干擾種藕和水生蔬菜

正如先前談到, 溪流就是天然的施肥灌溉農夫, 如果內有厚淤泥的池塘, 便可以拿來種藕和水生蔬菜。

 

其實這些生態棲位原本就是他們的家園, 只不過人類的田地老早把他們的家園給霸佔了, 以致他們存活於大自然之中的數量甚為稀少, 加以他們的生態棲位已被人類淪為大自然中的孤島, 而他們本身的繁衍能力並不強, 所以即使有天然棲位的存在也見不到他們的蹤影出現。所以, 在這些溪流池塘之中植入他們是生境復原, 而不是干擾。

 

至於種植方法, 由於只是恢復他們的自然出現, 一般都不用什麼技巧, 問問有經驗種植他們的農夫就會知道。

 

零干擾引水魚塘:

塘岸是低干擾,水中才是零干擾。開挖兩米半深,水深一米半,場地許可則造窄長形南北走向,不許可則什麼形狀都可以。㡳部引水前先舖壤土和稻草粟米桿等。放水後一至二年池底就是淤泥層,植物可以植入年藕和水生蔬菜如貢菜、西洋菜等,動物可以引入草魚、鰂魚、鯰魚、塘虱、青蛙等。池的東面岸邊應種草本近水作物,例如薄荷。西面岸邊則種果樹用途樹之類。原來在台灣只在池西邊種樹的話,便不虞樹木遮擋了太多照到池中的陽光,因為台灣上午日照量比下午多很多。 但請注意,所種所養各物都必須是自然地會在那類環境生長的,否則便不算是零干擾作業。其他各物都應要改種改養於其他非零干擾池塘。

 

5.3.5) 零干擾養蜂:

 

2013年廣東蓮花山脈深山內零干擾註園蜂群

 

養蜂本身就是非常低干擾的農作, 原因在於養蜂幾乎不用佔用土地, 在野外只採花蜜, 連果實也不用採。但干擾仍然有, 那就是附近若出現蜜源不足, 而農家又養了很多蜜蜂的話, 則會威脅到其他靠花蜜為生的動物。養外來品種也威脅到本地蜂的安全。剪蜂后翅膀則更有些少人道問題。

 

這裡只談駐園蜂的零干擾養殖法, 另有遊走蜂作業乃更加容易達到零干擾要求, 但現在先假定生態村不會帶著蜂群在台灣到處遷移, 所以只談駐園蜂的零干擾養殖法。另外養蜂的方法甚為複雜, 也不會在這裡講述, 這裡所講的只是如何更上一層樓, 達到零干擾的層次。

 

首先, 在台灣海拔不高地區, 蜜蜂應該養在樸門第四區,而非第二或第三區, 海拔高於一千二百米的才養在第二或第三區。原來蜜蜂怕熱, 氣溫高於二十八九度時不宜讓蜂箱受到太陽直接照射, 應將之放於樹蔭之下。

 

5.3.5.1) 達成零干擾養蜂要點:

 

5.3.5.1.1) 零干擾基本要點就是除非特殊情況, 否則不要餵飼蜜蜂, 同時蜜蜂又全年也沒有缺蜜的時候。開始時先只養五至六巢左右, 以台灣的自然環境而言, 除非附近有蜂農, 五至六巢應必可以達到基本不餵蜂又不餓蜂的要求。然後每年十巢十巢的增加, 直到剛好出現缺蜜情況, 並將當時巢數的六成作為以後的蜂巢數目。

 

5.3.5.1.2) 其次就是養本地蜂, 不養外來養。蜂農多愛養義大利蜂, 以其產量比本地蜂高一倍, 又較容易打理。但原來義大利蜂會侵襲本地蜂的巢, 搶奪其蜂蜜, 但又沒法在野外長期繁衍, 結果只會做成生態干擾。

 

5.3.5.1.3) 其三就是不剪蜂后翅膀, 讓蜂群活得不高興時可以隨時拉隊遷走。蜜蜂要出走自有其環境或生態理由, 例如外面花蜜不夠豐富, 他們遷到別處於是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

一般非零干擾養蜂的蜂農往往將蜂后翅剪掉

5.3.5.1.4) 其四就是切勿用抗生素治病, 發病高危期之前可以中草非藥物食療提升其抵抗力, 作預防性治療。這本來應該算作干擾自然, 因為役病是大自然的相生相剋安排, 但這干擾純然只是數量上的, 而大自然其實有多個機制以維持跟數量有關的生態平衡, 例如蜂后可選擇停產, 又或者選擇遷離原有區域生態系統作平衡。你不讓大自然啓動某一機制, 但只要你是盡量任自然, 其他機制沒有受到壓抑, 大自然在有需要時自會啓動其他機制。(人口才是萬分危險的問題。人類把所有對待人的相生相剋機制都壓止了, 郤沒有自動自覺限制人口, 大自然可能被迫訴之於極端機制, 其中之一就是讓人沖昏頭腦, 把好戰狂徒推上權力頂層。)

 

5.3.5.1.5) 其五是蜜蜂以蜜蠟把蜜糖封存妥當之後才割蜜。若未封蠟便收取蜂蜜, 則即使外間是花蜜最多的時間, 蜜蜂也不會以蜜蠟封存蜂蜜, 但若不收未封蠟的蜜的話,蜜蜂必定會將蜂蜜以蜜蠟封存的。這會令到蜂后對外面蜜源狀況產生不正確理解, 於是改變了蜂后應有的排卵狀況。

 

5.3.5.1.6) 其六是只靠自然分巢和簡單分箱的人工分巢,若不是非不得已不做人工育后。

 

5.3.5.1.7) 其七是做一個蚊紗收蜜亭,收蜜時要把收蜜桶放在收蜜亭內,收蜜時就不怕蜜蜂飛去吃割出來的蜜時給自己的蜜糖淹死。

講者親自收取自然分巢蜂群 ,時為12年12月21日

 

5.3.6) 零干擾退稻田為兼有大量收成的自然林:

對此講者仍在研究實驗階段, 初時成立的生態村亦不用急於使用非常進取的方案, 這裡只在提出一個應有的發展方向。

零干擾實驗園地的志工有幼童也有老人家

 

5.4)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有啥吃啥,有啥用啥。

 

5.4.1) 吃零干擾竹筍的好處:

種瓜種菜都是有環境成本的, 部份原因先前提過了。吃零干擾竹筍則不同, 不獨不用付出環境成本, 對食用者身體的好處更加非比尋常。

 

原來竹筍的纖維發揮到刺激腸道蠕動和清掃腸道的功能, 常吃有排毒、大便暢通、和防腸癌的功效。由於它刺激腸道蠕動, 縮短了食麋和糞便留在腸內的時間, 減少了腸道對食物熱量的吸收, 於是也發揮到減肥的作用。

多些以零干擾竹筍取代瓜菜, 於是可以再減輕一下村民的生態足印, 也對村民的身體有更多好處, 可謂一舉兩得。

 

5.4.2) 吃零干擾農法所生產食物和用品材料等的好處:

一般所食所用, 都有生態足印, 都有環境成本, 即使樸門農耕所生產者也如是, 只是少很多而已。唯獨是吃和用零干擾農法所生產出來的不單沒有生態足印, 沒有環境成本, 更且可以發揮生境復原, 生態補償的作用。

 

這裡推介在生態村可以輕易以零干擾農法生產出來的糧食計有:

飽肚糧食:  香蕉、芋頭

      :  竹筍、年藕、年子、水生蔬菜

材       :   竹

 

5.4.3) 零干擾竹材:

除了漂流木之外, 所有其他木材、金屬等都不是零干擾, 用之都有環境成本及生態足印。所以, 若村有零干擾竹園, 就應盡量使用所產竹材, 因為零干擾竹材就是零環境成本及零生態足印,拿來做建築材料、竹屋、傢私、擺設、用具, 於是村的生態足印又可以進一步下降。

== ==